"大閘蟹"名稱之由來
“大閘蟹”名稱之由來
陽澄湖所產(chǎn)的清水大閘蟹,素有“大閘蟹”的俗稱蜚聲海內外。“大閘蟹”何以得名?說法有二。
一是由“以籪捕蟹”的方法而得名。捕蟹季節(jié),每日夕陽西下,捕蟹者便在湖中或港灣間,以竹或蘆葦筑起一道道小閘(也稱“蟹籪”)。入夜,在閘上掛起小燈,燈光閃爍跳耀,如星星一般。螃蟹有趨光的特性,見有光亮,便爭先恐后的沿閘向上爬,捕蟹者只要守住燈光,便能“一夫當關”,手到擒來。一夜一閘能捕到幾十斤。這種以閘捕獲捉的蟹,吳語方言稱之為“閘蟹”,陽澄湖蟹素以個大壯健著名,其中能爬上閘“籪”的個頭更大,約有200克~250克,所以“閘蟹”前加上了個“大”字,以示區(qū)別。美稱為“陽澄湖大閘蟹”,簡稱“大閘蟹”。
二是“閘蟹”原本叫“炸蟹”(炸與閘同音)。下油鍋,下湯炸,多叫做“炸”。吳語的“閘”,音為入聲“士恰切”,北方稱油條為“炸子”,南方叫“油炸檜”,下湯鍋煮一會,吳語叫“閘一閘”,因為認為“閘蟹”得名于普通的吃蟹方法,即蟹以清水蒸煮而食。持此說者,還引書證。據(jù)《清嘉錄》云:“湯炸而食,幫謂之炸蟹。”“炸”與“閘”字音相同,故把“陽澄湖大炸蟹”書寫成“陽澄湖大閘蟹”。
“閘蟹”一稱,究竟是以捕捉方法而得名,還是以湯炸食法而得名,無以稽考,以上二說均有吳方言轉化而成習,都稱的上言之有理,似乎不必究以何說為“正宗”。但宴請親朋,持螯賞菊之際,介紹一下“大閘蟹”名稱的由來,增席間情趣,倒不失為一種高雅,得體的待客之道。
原創(chuàng)文章,轉載請注明http://www.0bgqxx.cn .
【返回】